第44章 秀色须待十年培(23)-《宰执天下》


    第(2/3)页

    甚至连货币铸造之后,具体的生产量,也是由政事堂管辖。每年百万贯肯定是要造的,甚至两百万、三百万都不是不可能。这主要还是看具体的情况,有时候寻常年景的铸币量,会比正常的年景还要多一点。

    在韩冈看来,货币的发行量不需要控制,需要控制的是质量。只要铸币局专注于质量,就不可能会发生通货膨胀。

    自古以来,汉人都有将钱币埋到地底下的习惯。到了后世,就是令人吃惊的储蓄率。钱币质量越好,被埋进地下的比例就会越高。

    市面上流通的旧币太多,有些钱币,甚至是从隋唐一直流通下来。更夸张的例子也有,韩冈当年还在辅佐王韶攻略河湟的时候,甚至见到有人拿着汉代的五铢钱来缴税的——尽管那是运气,挖到了汉代在陇右留下来的堡垒。

    此外,通过税赋征收上来的旧式铜钱,需要更换成如今的新钱,这也是需要堆积成山的新钱才能补偿。同时铁钱日后还会因为生锈而不得不进行替换,这同样是个巨大的数字。

    简单的陕西和蜀中钱监,根本不能完成这样的需求量。所以依照韩冈制定的计划。今后天下数十钱监,绝大多数将只铸造面值一文的铁钱。从京城发出去的用来制作模具的母钱,全都是面值一文的小平钱,只用铁来制造。

    铸币局日后只会在东南、河北、京畿、陕西各留下一个钱监铸造青铜折五钱。至于当十黄铜钱,则只在京畿。之所以没有蜀中的位置,是因为蜀地缺铜,转运不易,所以只有当十钱会运进蜀中,折五钱运过去,运费抵偿不了成本。

    只看了这些布置,谭运就知道韩冈是有备而作,将绝大多数的权力收归京城的本司衙门。若能坚持下去,日后就是韩冈离开,也影响不到铸币局的地位了。

    这等有些丑陋。其他的,就是有几次被人上报,说他不能和睦同列,又不通职事。记得上次去监中有人说过,贺铸对铸币一无所知,之前在宝丰监,同样是不理监中公事。

    韩冈对他,也就这点映象了。本来就没什么好感,现在听谭运一说,就越发的感觉这是匹害群之马。

    没有才干其实也没关系,如果能与同事都能和睦相处,铸币局中不会没有这种人的位置。一架机器没有润滑剂也运行不了多久。有些人看着不做事,但他在人群之中,起到的却是润滑剂的作用,能让一个部门稳定的运行,同样是不可或缺的人才。但一个与同僚都相处不来的官员,又没有才干,那留着他还有什么用?

    如果是技艺高超的工匠,韩冈很乐意与他见个面。如果是对有任何合理化的建议,更不会吝啬爵禄赏赐。但一个擅诗赋却不擅公事,觉得自己怀才不遇,跟同僚都搞不好关系的小官,韩冈觉得没必要让他屈就在铸币局主簿的位置上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