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8章 玉泉的垂虹-《明朝奋斗史》


    第(1/3)页

    公元1612年,万历四十年,星空无云。

    京城城门下发生的事情只是这座城市里一整天里却微不足道的事情,满京城的总是有着众多的高官权贵存在是能够撼动普通的律法的。

    车厢里面,一直想要让自己静下心来的朱明却始终也做不到,双手不停的在面前的一方小桌子上面来回的敲击着。出来的时候,朱明将自己的身上披上了一件特别宽大的衣裳,从外面看着虽然很有儒家子弟放荡不羁的模样,但是内里的只有知情的人才能够知道在腰间是挂着好几个最新研制的铁疙瘩的。一把绣春刀被明目张胆的被系在朱明的腰上,算是个依靠也算是一个屏障。

    马车在城外的管道上急速的行使着,坐在前面赶车的谢同仁并没有在乎这辆马车究竟是能够载着自己等人返回。

    路面上深深浅浅的留下了一排马蹄的痕迹,这些都是先前赶出城外的锦衣卫缇骑们走过的路,目的地直指京城西南方。

    月,渐渐的爬上人们的头顶,北方的北京城和南方的涿州城的灯火在这里是看不见的。

    一条河横档在所有人的面前,河岸的北边聚集了众多的锦衣卫人员,一个个如临大敌一般的把守在河岸各处险要的地方。在河岸的对面,同样的有着众多的锦衣卫人员严阵以待。

    一架马车轻悠悠的从河岸的北边驶了过来,马车不是那么的奢华,平淡中却也不减儒雅。车厢暗处旁人不易察觉的地方浅浅的描绘着一个小小的图案,见着马车临到了跟前,那些似乎是准备在这里负责盘查的锦衣卫却是没有丝毫的动静。

    在马车的前面,一座石桥横跨在河岸两边,平静中却是迎接着南来北往的人们。

    “到了。”车厢的前面,谢同仁轻轻的说了一句便没有再说什么。

    车厢里,心中一直不安的朱明忽然的平静了下来,悄悄的掀开车厢边上的窗户。

    外面,石桥上看不见一处刀剑痕迹,也没有枪林弹雨后留下的惨状。桥下,河水静静的从西边流淌向东面,如同黄河一样掺杂了砂石的河水滋养着两岸众多的百姓。

    这里,是卢沟桥。

    卢沟,便是永定河。

    卢沟桥自古以来便是交通要津。前朝的金世宗下令建桥,直到明昌三年落成,开始的时候被命名为广利桥。桥如长虹,十一拱券门,四个华表,望柱上雕有大小石狮四百八十五个。桥长二百六十六米,宽九米。当时交通不太方便,京城距此约是半天的路程。

    往日里送别京门,打尖住宿,来日早行。鸡鸣上路,尚见明月当空,大地似银,“卢沟桥上月如霜”。于是“晓月”的意境名传遐迩。

    此时的卢沟桥没有屈辱,没有妥协。如同帝国绝大多数的地方一样,这里被帝国还算是强大的军队给严密的保护着,安静是这里的主旋律,平静也本就是这里应该有的。

    “你说的倒真是没有错,那些人虽然是送信说今晚要在卢沟桥见面,可那些人也必然不可能就这样明目张胆的出现在这桥上的。只是,眼下我们应该怎么办?”赶车的谢同仁已经将马车赶到了卢沟桥的南岸,可是依旧是没有找到有什么人是等候在这里的。

    雪如玉被人掳走,却又有人送信上门,只让朱明带一人今夜来这卢沟桥。眼下的,朱明便如期的来到了这里。

    “往西边去,听说那边有做临水的高坡。”车厢里面朱明没有多说什么,只是大概的说了一个方向。

    马车便在谢同仁的指挥下轻轻的向着西边转过去,谢同仁轻轻抽打一下马鞭,牵车的马便悠悠的向着前面走动起来。

    岸边,众多的锦衣卫自然是知道车厢中人的身份,只是没有调动的命令,这些人便也就只能是远远的看着马车消失在了岸边林间小道之中。

    远处,卢沟边上果然如同朱明所说的一样,一座临水的高坡崖壁出现在马车的前头。
    第(1/3)页